自2025年10月1日起,平台型用工收入将被统一定性为劳务报酬。这一重大政策调整主要依据《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及其配套措施实施,旨在进一步规范灵活用工领域的税收征管秩序,堵塞历史漏洞,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用工合规化。
一、收入定性与扣税方式
平台型用工收入(除通过网络平台销售货物及网络货运收入外)统一按劳务报酬处理。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收入-累计费用-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其中:累计费用,按累计收入乘以20%计算;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互联网平台企业连续取得劳务报酬的月份数计算。
二、税务信息透明化,灵活用工平台责任加大
新规之下,灵活用工平台不再仅仅是撮合交易的中介,而是被明确纳入互联网涉税平台的监管体系,平台责任明显加重。
1.企业信息报送
企业在入驻灵活用工平台时,需提交:营业执照、办公场地照片、用工场景照片、办公视频、银行账户等基础材料,目的在于核实企业是否为真实经营主体,防止“空壳公司”借平台规避风险。
2.交易信息报送
平台需报送企业在平台的全部用工交易情况,包括:发放人数、发放金额、任务类型,对应的企业账号及交易流水。
3.个人信息报送
平台还需向税务机关报送自由职业者、兼职人员等的:身份证信息、银行卡信息,提供服务的内容、取得的收入金额。
4.预扣申报义务
平台不仅要按劳务报酬性质代扣代缴个税,还必须将申报结果与数据同步至个人所得税APP。过去个人往往只能依赖平台开具的纸质申报表,如今则可在APP实时查看税款缴纳情况,大幅提高透明度。
三、平台型用工 、全日制用工、传统劳务用工:企业如何选更划算?
在企业用工方式选择上,不同模式带来的成本结构、合规要求和灵活性差异巨大。以下从票据合规性、社保支出、用工灵活性三大维度,带你看清平台型用工的优势所在。
1.票据合规
传统劳务用工:通常由企业直接向个体支付报酬,但个人无法开具合规入账凭证,导致企业存在“支出无抵扣凭证”问题,无法抵扣,也无法列入企业成本。
平台型用工:通过合规的灵活用工平台签署电子合同、结算服务,平台可根据结算内容,为企业开具合法入账凭证可入账抵扣。
2.社保与福利成本:平台用工显著减负
全日制用工:企业需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并承担节日福利、带薪年假、年终奖等用人成本,综合人力成本高。
传统劳务用工:虽然没有社保缴纳义务,但合规风险高,税务处理不透明,仍存劳动关系争议隐患。
平台型用工:采用平台签约结算方式,人员以自由职业者身份提供服务,不适用社保强制缴纳义务,同时无需承担节日礼品、团建费用、年终奖金等福利支出。企业大幅降低社保负担 + 非工资性支出,特别适用于阶段性、弹性用工场景。
3.平台型用工灵活性强
全日制用工:签订长期合同,退出机制复杂,解约流程涉及赔偿金、社保转移等多重事务,成本和人效难平衡。
传统劳务用工:管理模式依旧“人盯人”,缺乏系统化调度与结算流程,效率偏低。
平台型用工:可按任务、按时、按项目进行快速派工,平台具备智能匹配、用工数据、自动结算等功能,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平台用工更适应“波峰波谷”型业务周期,支持用工弹性调配、快速响应,尤其适合电商、物流、服务业等需求波动大的企业。
一图看懂:企业用工方式对比
维度 | 全日制用工 | 劳务用工 | 平台型用工(灵活用工) |
合同类型 | 劳动合同 | 简单劳务协议 | 平台签署电子协议 |
税务处理 | 工资薪金所得 | 劳务报酬所得 | 劳务报酬所得(平台代扣代缴) |
是否缴社保 | 是 | 否(风险较高) | 否(合规) |
入账凭证 | 无 | 个人无法提供 | 平台根据结算类目提供 |
人力成本 | 高(工资+社保+福利) | 中(无社保无抵扣凭证) | 低(无社保,有抵扣凭证) |
合规风险 | 较低 | 较高 | 低(平台记录用工过程) |
管理效率 | 中(流程繁琐) | 低(人工管理) | 高(平台系统化) |
当然,企业不能只看用工成本,而应根据岗位性质、用工需求等综合考虑,选择适合公司业务发展的用工方式。